OCTYPE html> 视焦点讯!乐评丨以指尖触动的音乐时空——评刘骥钢琴独奏音乐会_华西新能源网

视焦点讯!乐评丨以指尖触动的音乐时空——评刘骥钢琴独奏音乐会

文/彭晔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4月首位海外音乐家戈蒂耶·卡普松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登台演出后,纵观近期举办的各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可以发现上海音乐厅的演出安排在钢琴家身份类型、风格呈现以及演出选曲上呈现不同视角与倾向。如5月法国钢琴家大卫·弗雷带来了余韵悠长的《哥德堡变奏曲》,甚至让人回想起了大师古尔德的演奏;6月备受乐迷瞩目的“波哥”伊沃·波格莱里奇以清一色的肖邦晚期作品,展现了其张扬个性的传奇般风格化演奏;6月还有年仅19岁的青年钢琴家饶灏的演奏,其中李斯特《12首超技练习曲》的连续演奏是其年轻而锐利的音乐表达......

而7月1日晚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举行的“Time Project·一日之事——刘骥钢琴独奏音乐会”,则试图通过钢琴作品的理解与演奏,以呈现超越时空的音乐时间。

刘骥的本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并非专注于一位作曲家、一套作品或是聚焦炫技性的曲目安排,相比起其他钢琴独奏音乐会而言,其曲目选择并未去主动迎合古典音乐商业市场,而选择了更为“小众”或者说是“冷门”的作品。本场音乐会除了相对熟悉的两首舒伯特作品(和)之外,还包括一首刘骥自己创作的短小钢琴练习曲,以及占据了整个下半场的当代作曲家弗雷德里克·列夫斯基的《“团结的人民永不败”变奏曲》。

对于舒伯特作品的演奏是刘骥所擅长的部分,他曾在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对舒伯特奏鸣曲进行研究,并在去年连续举办了三场以呈现早、中、晚期的作品与艺术精神的舒伯特作品专场音乐会。舒伯特作为一名仅31岁就离世的年轻而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其作品展现了其在跌宕人生之中深刻的哲理性沉思,以及对于前后时代与音乐创作的引领性的关联,这些都成为了对钢琴家除演奏技术层面之外的“考验”。其中《A小调钢琴奏鸣曲》()是舒伯特创作中期的作品,刘骥的演奏显然更强调了节奏的动力性与力度的对比,第二乐章歌唱性的主题也更融入了一丝哀愁的表达,第三乐章快速的交替跑动则体现了其扎实的技术基础。

上半场的另一首舒伯特作品是创作于作曲家生命最后一年的《三首钢琴曲》(),也被称为《三首遗作即兴曲》,这套作品直至舒伯特逝世40年后才经由勃拉姆斯匿名编辑出版。刘骥的演奏也契合于作品大胆的和声探索和主题间分明的性格对比,例如第一首降e小调的动机式主题刘骥以更快的演奏速度凸显了切分节奏中躁动不安的性格,第二首降E大调则在回旋曲式的结构中以细腻的触键强调了恬静如歌般的主题与插部间的戏剧性对比。当然在对于作品的演奏与诠释中,也能感受到作为青年钢琴家在演奏上仍存在着技术沉淀的空间,也期待在乐句与节奏处理上更为自如的、“呼吸般”的演奏呈现。

穿插于两首舒伯特作品之间的,是刘骥创作的一首C大调钢琴练习曲,在风格上融合了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的因素,基于左右手各自的固定音型重复并在和声的进行与材料的发展中形成音乐的动力性,一方面以达到作品“技术练习”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作为钢琴家的艺术审美以及带来的更丰富的音乐会听觉体验。

下半场的弗雷德里克·列夫斯基变奏曲则规模宏大,共由36个变奏组成,乐曲呈现了一种杂糅着民歌、流行因素、印象主义、无调性等的创作风格,不仅篇幅长大,是对钢琴家技术与体力以及风格理解的多重考验,其中最后一个变奏还包含了即兴演奏的段落。在即兴段落中刘骥将音乐的展开扩充到更广阔的音域范围,基于变奏的素材以更炫技与更饱满的情绪中进行自然的音符快速流动,并在最高音与最低音的强击中戛然而止,而又最终回归到民歌主题的再现结束。

演出结束后伴随着现场长久而热烈掌声,刘骥也以两首安可曲目回应了观众们的热情。安可部分选择了耳熟能详的舒曼《梦幻曲》与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两首作品,而从这两首作品的演奏中,可以明显聆听到在乐句、速度处理上,更遵从于刘骥自身的音乐理解与当下音乐现场状态的一种诠释。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音乐会的节目单均由刘骥本人进行撰写,其在文字中详尽的阐述了自身对于所选曲目的理解,以及本场音乐会的节目排布意图,以“一日之事”为题也主要旨在呈现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钢琴作品如同一日之内不同时间段内的色彩流动,通过作品呈现带领观众在一场音乐会之中感受时空中的情感对话,感受作品承载时空而又超越时空的魅力。

刘骥的钢琴独奏音乐会,从选曲上来看有着并不随大流的曲目选择,同时作为青年钢琴家在节目单撰写中也展现了深刻的作品理解,以及在不同风格作品诠释中展现的扎实的演奏技术和个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下对于青年钢琴家的另一层要求,即不再仅关注完美的技艺,更需强调更为学术性而又个性的演奏。也愿刘骥在未来带来更多充满生机的曲目诠释。

标签:

美墨边境移民混乱状况加剧
<< 上一篇
最后一页
下一篇 >>
  • 精心推荐